过程确认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各种审查过程中,这也是检查人员特别关注的重点领域。
输出的产品,无法通过检验手段,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其缺陷只有在使用过程或下一道工序才能显现出来。
输出的产品,只能通过破坏性的检测,才能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
输出的产品,无法采用经济可行的检测手段,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
输出的产品,尽管经过详细的检验,但也只能得到部分的保证。
凡是符合上述情形的一种或多种的过程,我们都称之为“特殊过程”。
国内的GMP,还明确了关键过程,但是ISO13485中,并无此概念。
常见的特殊过程有:无菌医疗器械的灭菌过程、无菌器械的初包装封口过程、清洁过程、冻干过程、焊接或粘结过程、热处理过程、无菌灌装过程、某些注塑和挤出过程等。
工艺流程图中标识的特殊过程,按照医疗器械法规要求,必须经过确认。
企业应当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结果不能活不是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并因此事问题尽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进行确认。
当过程的结果不能被随后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时,应建立高标准的保证和认可程序使加工过程确认。过程确认和结果,执行日期和批准人的签名,必要的设备,均应记录在文件中。
明确确认的目的,可以是新产品的开发确认、也可以是上市产品的工艺改善确认等。
明确的待确认过程的名称、设备名称及编号、产品名称及型号,可以是整个3Q确认,也可以是部分确认。
小组成员应包括:质量人员、技术人员、设备工程师、体系工程师等,并明确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产品要求、抽样方案、每项要求的接受标准或拒绝标准,必要时还要考虑生产稳定性的要求,如制定CPK值。
确认产品原料/辅料、生产环境、检验仪器、工艺用水或气的要求。
a). 设备安装条件确认:如供水、供电、供气等条件;
b). 设备的校准或检定确认:如温度表、压力表等;
c). 安装环境的确认:如温度、湿度、尘埃、震动的条件;
d). 随附文件的确认:如供应商文件、图纸和手册等确认;
e). 安全特征确认:如紧急按钮、安全装置的检查;
f). 确定设备的主要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如转速、压力等;
在运行确认阶段,应建立一个过程参数的范围,在该范围内,均能连续生产合格产品。
第一阶段:参数的初选、确定关键参数,初步试验设计,确定极限参数水平;
必要时,还要进行挑战试验,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坏条件。
性能确认的目标是,证明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可以长期稳定地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
为了证明产品的持续稳定满足要求,设备运行确认后,由生产操作人员在正产的条件下,至少连续操作3批,然后进行抽样检测、或统计分析。
记录的作用,主要是证明做了什么、做的怎么样,是否需要改进。
因此对过程确认,应保留相关记录,以证明做了过程确认,并能根据记录判定过程确认做的怎么样,是否达到企业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记录至少应包括:人员鉴定、设备鉴定、计量设备校准、用料描述和确认、工艺参数、检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等。
必要时,可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CPK值,以判断过程的稳定性。
过程确认合格后,确认小组应整理IQ、OQ和PQ的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判断过程确认的最终结论(通过或不通过),总结形成确认报告。
当然,也可以对IQ、OQ或者PQ分别出具确认报告。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维修、搬迁等原因会导致产品质量变差等情况。